西方的殡葬建筑也是随着人类对自身死亡墓葬意识的出现而产生的。恩格斯曾经说过:“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结构,并且受到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自灵魂不死的观念产生以后,人类就有了埋葬亲人的习俗。
(1)古埃及一一古罗马时代古埃及人迷信人死之后,灵魂不灭,只要保护住尸体,3000年后就会在极乐世界里复活永生。因此当时的人很重视修建陵墓。公元前3000年,在吉萨(Giza)建造了第四王朝三位皇帝库富、哈弗拉和卡门鸟拉的三座相邻的陵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金字塔群。它们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图2-12)。三座陵墓,高度分别是146.6米,143.5米和66.4米,全部用淡黄色石灰岩建造,外面贴一层磨光的白色石灰石。方锥形金字塔有稳定、宏伟和永恒感。由于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其尺度显得特别的大。
古希腊人对于丧俗有个规定:对于任何被火化、被火山吞噬、被熔岩埋葬、被野兽吃掉或者尸首被兀鹰叼走的人,人们都会在死者的家乡为他们建造所谓的衣冠家,或是空坟,还建立一个圣堂以备祭祀,祭祀时有音乐、戏剧表演、诗歌朗诵及演说等活动。
古罗马时代,许多城市将其郊区地带作为埋葬用地,将死者埋葬于地下墓穴,罗马人很早就意识到在城市中心埋葬死者的不卫生性,他们也深知为死去的人划定一个地
区的重要意义。但在后来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却被遗弃了。在古罗马帝国,殡葬建筑甚至成为了好大喜功的帝王君主标榜自己功绩的纪念碑,在奥古斯都陵,哈德良
陵和众多的塔式墓的纪念性平面和立面(图2-13,我们隐约看到古代埃及殡葬建筑和希腊神庙的影子。可见,通过赋予殡葬建筑以人的形式甚至是人神同体的象征,来达到自己生命永恒,是种西方人普遍采用的方法。
(2)中世纪时代
①中世纪西欧。早期的基督教徒继续古罗马人的殡葬风俗。当他们可以在地上建造教堂时,他们总是直接在圣徒或殉教士的遗骸之上或与之靠近的地方来建造教堂,这样会使他们的建造物神圣化,并获得值得崇奉的场所和空间。教堂墓地由此而产生了。那些拥有财富的人,将教堂正下方的空间用作埋葬地。当教堂下面的空间用尽,便开始向外延伸,并且等级观念也应运而生:教堂内最好的空间留给最富有的人,而边缘地带则是穷人公用的墓穴。教堂长期存放地下的遗体,地平面不断抬高。教堂墓地的拥挤,使得城市内再也无法埋葬死者,同时这种场所也成为各种流行疾病的源头。
②中世纪伊斯兰。陵墓是伊斯兰的重要纪念物。帝王们的陵墓在大清真寺里面,贵族们的在郊外形成墓区。在十七世纪以泰姬·玛哈尔陵为代表,印度的纪念性陵墓水平达到了顶点。泰姬·玛哈尔陵(图2-4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皇帝沙贾汗为爱妃泰姬.玛哈尔建造的墓,它位于印度北方的邦阿格拉城外,建于1630-1653年。陵墓坐落在一个宽293米,长576米的长方形花园中,外是围墙。一个十字形的水渠将花园分成4份,中央开辟成方形的水池,十字形水渠的四臂代表《古兰经》里面说的“天园”里的水、乳、酒、蜜四条河,它们象征着生活的美好。陵墓的后面,围墙之外是朱木拿河。陵墓主体为八角形,由边长56.7米的正方形抹去四角而成。中央覆盖复合式弯顶。四角各有一座形状相似的小弯顶,体量均匀。四角的光塔和陵墓的弯顶呼应,形成变化丰富的天际轮廓。
(3)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和人口以空前的速度发展,墓地变得不堪重负,于是许多世俗当局决定恢复古罗马旧制,将死者埋葬在城垣之外。但是教会的土地不受约束,所以在文艺复兴时期教堂墓地拥挤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人们对个人在社会中地位观念的变化,个人纪念馆成了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出现了教堂墙上的铭文,用来纪念埋于地下或教堂中的死者。
(4)+七世纪以后十七世纪以后,教堂墓地拥挤,城市范围之内再无埋葬之地。教堂的地下室以及教堂周围的狭小空间己经是棺木丛集。这种场所已成为许多疾病的源头。直到19世纪中叶,许多国家才逐渐终止了在教堂墓地埋葬死者的习俗。
设计师Josiah Meigs在1796年设计的New Haven墓园(图2-14,不再像传统坟地和教堂墓地那样荒凉,成为美国第一个具有适合自然,与自然相协调的墓园建筑。1831年马萨诸塞州园艺协会在波士顿建造第一个乡村花园式墓园Mount Auburn(图2-15,设计师Dr}Jacob Bifelow受英国花园结构物的启发设计了埃及式大门、歌特式小教堂和诺曼式塔楼。后来许多墓园基本上都以它为原型。美国早期的郊外墓园比公园更早地成为人们寻求清新与体闲自然环境的场所,良好的绿化使之看上去像一个大型的乡间庄园。美国辛辛那提的园艺家在1845年设计建造了Spring墓园(图2-16,他的这个所谓景观草坪计划使美学品味成为墓园设计的原则之一,并影响到后半个世纪的墓园设计。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年,人们离开自己的家园,不断涌向城市,整个城市结构和人们的生活及观念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最古老、最富有文化传承的殡葬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产生了建立在新文化基础上的西方现代殡葬建筑一一殡仪馆、火葬场(图2-17)0 20世纪30年代全欧洲甚至美国和口本的建筑师们共同努
力,创建了一个新的现代主义建筑类型一一卫生、经济的火葬场。火葬场是西方现代殡葬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西方城市发展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影响的产物。
西方现代殡仪馆建筑是随着火葬场的产生而出现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于卫生学发展和对过分拥挤,(图2-18)以及散发恶臭的埋葬地对环境影响,使得火葬这种形式变得普及。从而出现了一种新的殡葬建筑形式一一火葬场,对保护土地的生态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