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公墓的相关研究也散见于殡葬业的研究中,主要分析殡葬业发展的基本模式以及强调文化和宗教在殡葬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纵观相关研究,殡葬业的公益性和市场性的冲突也是国外研究的重点,基于市场的公墓服务发展研究集中在公墓周边产品如殡葬衍生品提供,国外殡葬模式主要包括三种:以美国为代表的高度市场化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政府揽责的市政模式以及以瑞典为代表的教会主导模式。对公墓的营销研究集中在市场化模式中,D.C.Sloane (1991)强调遗体美容防腐剂等衍生产品对公墓营销的重要性。T.Kselman (1993)认为产业化的发展有助于殡葬业的发展,而逐利过程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有利于私营性公墓的发展。B.Parsons (1999在借助经营性公墓的主体一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过程中,以文化为导向分析公墓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强调营销过程中文化变化和进步所带来的影响。Tony Walter ( 2005)鉴于国外宗教背景,经营性公墓营销过程中同样分析了宗教对公墓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至尊园,上海公墓,
我国公墓服务营销研究成果散见于各殡葬专题的著作、文献。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相关的探讨主要围绕公墓的社会问题、政府行为、政策法规等问题开展,研究成果呈现多样化。但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发现,一方面涉及研究公墓相关问题绝大部分是在研究“殡葬”的结构下,把公墓作为其中一个环节加以论述的,单就研究公墓本身为题的文献却不多。另一方面,从市场营销尤其是从服务营销的角度分析我国公墓的文献稀少,欠缺从该角度开展的分析。相关研究集中在对典型公墓的调查研究。
(1>对典型公墓的调查研究
王绍林,张青霞(2004)中,指出了作者在宝鸡常羊山公墓的管理服务运营方面的主要作法和实践体会,包括经营性公墓离不开民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优惠政策的支持;经营性公墓发展的关键是有一支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清正廉洁、乐于奉献的队伍;公墓发展的保证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另外,要不断美化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注重社会效益等。兰俊,朱文一(2007 ) ,对位于香山脚下的北京市万安公墓的建筑及空间进行研究,对其老建筑及其空间、新建筑及其空间分别调查,并且对与殡葬活动相关的特色空间进行归纳,指出殡葬空间是为和谐社会和宜居城市的建设做贡献。
(2>公墓营销管理研究
涉及公墓的营销管理,散见于殡葬管理分析中,徐俊彪(2004)认为:殡葬市场整合营销尤其要关心市场细分、项目优化、通路人性化及双向性和服务延伸四个环节。要改变传统渠道传播模式,选择媒体,开通沟通这种渠道,提倡渠道要人性化。乔宽元(2010认为公墓行业要引导消费者在“死有所葬”的过程中实现优化或满意化,达到殡葬服务的优化或满意化,优化殡葬服务,优化环境「12]0淮南市公墓管理所副所长丁毅认为:公墓管理中,要“尽一切努力满足客户需求”.一是多为客户着想;二是销售链各个环节应整体协调运作;三是营销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营销艺术和专业技能,做到专业、专属、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