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墓区主要是指以下两种形式:水泥,石料的平面墓穴形式和塔陵,骨灰堂,骨灰墙的立体墓穴形式,这两种形式在我国比较常见常见。水泥墓穴骨灰公墓和石料墓穴骨灰公墓用水泥或石料板块制成墓穴安放骨灰盒,立墓碑。每墓占地面积大约为2平方米,并且在其墓周围栽植松、柏等常绿类树种,并有园林化的绿带和亭、台、楼、阁等文化设施,以增加景观效果。这种形式的功能分区在城市公墓规划设计中盛行,因为符合“入上为安”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可根据市场和人们的需求,一般分为普通、中、高三档,所以成为全国公墓的一种很普遍的公墓分区依据。
至尊园,上海公墓,
在城市殡葬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过程中,塔陵建设成不仅满足放置骨灰的基本功能外,还可以创造出一种可供观赏、登高、眺望的阁楼式建筑物,并且在周围建造亭轩、假山、水池、回廊并种植花草树木,形成独特,且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气氛浓郁的城市公墓园林景观区。与园林中的亭、廊等建筑的组合创造出细腻的园林景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骨灰墙是骨灰盒嵌在墙壁内的,墙体正面分布着井字型的壁葬格,石材外表面就当作墓碑,刻上碑文。全封闭安放,介于骨灰存放和骨灰墓葬之间的一种新型安葬方法。充分利用墙、廊、亭等建筑,通过合理灵活的变化,把骨灰放置在墙、廊、亭等建筑物内。骨灰盒虽然嵌在墙壁内的,但由于墙、廊、亭等建筑形式十分丰富,有回廊式的,有亭子式的,有四合院式的还有多层式的等等,因此这种形式为单独的墓区分区方法在我国城市公墓中也是比较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