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初葬还是二次葬都有对尸体或尸骨进行的“洁净”仪式,“捡骨”仪式体现了当地人对死亡的看法,在二次葬仪式中对待骸骨和处理骸骨的一整套仪式都是在“灵魂不灭”的观念下产生的。“捡骨”仪式更是一个“洁净”仪式,在整个仪式过程中凸显了当地人的洁净观念。
至尊园,上海公墓
玛丽·道格拉斯在她的著作《洁净与危险》一书中指出:事物的洁净或肮脏与否,不在于它本身是“洁”或“脏”,而在于它是否符合人类的分类系统,是否位于正确的位置,当事物脱离原位时,社会就要采取仪式行为来重新确立该秩序。在“捡骨”仪式过程中,当地人们认为骸骨是肮脏的,因为尸体埋在地下经过长时间的尸体腐化、昆虫、细菌的侵蚀,带有污秽性,但亡者又终将成为自家的祖先,祖先则是洁净的、神圣的,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尸体骸骨的污秽性与祖先的圣洁性对人们正常社会秩序的观念造成了文化的冲击与思维的混乱。那么,如何让带有污秽性的骸骨顺理成章的成为具有圣洁性的祖先,这就是当地人们进行二次葬“捡骨”仪式的主要目的。
正如道格拉斯所言的“污秽即危险”。人们认为黝黑的、散发着霉臭味的骸骨是污秽的,是不被正常社会秩序所接受的“异常物”。为了消除这个“异常物”的危险性,主家在整个仪式当中对参与其中的成员都派发了红包,这个红包不同于喜事时所使用的带有祝福性质的红包,而是用红色纸折成的,人们认为这种红包具有特殊的功效,能够为人们阻挡因接触处于不当位置的、肮脏的骸骨给自己带来的污秽,这种污秽是具有危险性的,所以派发红包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取额外的劳动报酬,而是图一个“吉祥如意”、“顺利”的好兆头。在仪式过程中,捡金师口含高浓度的白酒喷洒于骸骨上,再用干净的白色毛巾仔细地将带有污垢的骸骨擦拭干净,干净、白色的毛巾不仅是对亡者的尊敬,同时也代表着圣洁,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去污的过程,通过这一行为使得骸骨变得洁净了,更达到了净化亡者灵魂的作用,使其顺利进入到阴间世界。人们认为净化过的灵魂是具备了亡者变成神圣祖先的功效的。
对旧坟墓的处理也是一个去污的过程。主家在捡完亡者的骸骨以后,又把墓坑里的泥土全部清除出去,再把干净的泥土填回墓坑。村民SZD介绍到:
“埋在地下的泥土跟尸体接触,经过尸体腐烂、细菌滋生、蚂蚁……,这些泥土脏了,不能再使用了。要把干净的、没有与尸体接触过的新泥土填回墓坑,搬家了,肯定也是要把它清理干净的呀,以后再有人把尸体埋在这个位置也是可以的,因为这里不再是前一个死者的家了,关于它的东西都没有了,它的灵魂也不会再回来这里了。如果不清理干净的话,日后有人路过这里看到棺材板也会害怕,毕竟这里埋过死人。”
这位村民认为与尸体接触过的泥土是脏的,需要用干净的泥土修整旧坟墓。在笔者看来村民们认为“脏”的主要原因是“尸体”作为日常生活中被人们排斥的“异常物”,那么与其接触过的东西都成了“禁忌”,为了打破这种“禁忌”就必须消灭与其接触过的事物,所以当地人们通过“换土”这一举动使其不再具备肮脏和不洁的属性,从而达到净化旧坟墓的目的。笔者认为对骸骨和坟墓的洁净处理,实际上就是人们的洁净观的重新构建的过程,当地人认为不符合常理的事物是肮脏的、危险的,那么把处于不当位置的物体回归正常秩序,则它就是干净的。当地的人们通过这些仪式过程,使亡者的骸骨具有了神性以及旧坟墓也去除了危险性。这不仅仅是对骸骨的洁净化的处理,更重要的是肮脏的骸骨又被容纳进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中,并且以祖先的身份回归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这是人们构建神圣的祖先的一个过程。之所以当地人把“捡骨”又称为“翻身”,是因为亡者从躺着到坐着的一个身体状态的转变,同时也象征着亡者身份地位的转变,从人们惧怕的“鬼”转变成受后人尊敬、能给后人家庭带来保佑的“祖先”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