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风水认识的成功和教训
来源:
日期:2019-04-26 11:27:12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为了打破外国对橡胶的垄断和封锁,下决心自己种植橡胶。但一般情况下,橡胶树只能在北纬22度以南生长。对中国来说,只有海南岛、广东的茂名、阳江、雷州半岛、广西的钦州、合浦、北海和云南西双版纳这些地方可以种植,面积有限,规模不大。为了扩大种植面积,把橡胶宜林地向北扩展,中国的地理工作者很敏感地想到了风水学说中选择居住地的做法。那种半封闭或封闭的地形结构,使得北方的空气受阻,不能南下;而东南方向的湿润、温暖的气流则可以进人,提高小地形内的气温。在这种半封闭或封闭的地形保护下,橡胶宜林地可以向北扩展到北纬24度,即向北推进了200多公里。这样,广东三分之二的面积、广西三分之一的面积、云南三分之一的面积、海南岛全部都可以种橡胶树了。这样的橡胶林规模完全可以满足全国的需要,为国家解决了困难。这是利用风水文化精华将橡胶宜林地向北扩展为国家生产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
至尊园,公墓,上海墓园
反思风水,总结人类对风水认识的成功和教训
在中国文化中,风水文化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千百年来,“风水”的概念扎根于汉民族的心灵深处,很难抹去。我国古代先哲都很重视阳宅文化建设。《释云:“宅,择也,言择吉处而营之也。”历代名人的住宅,大多选在今人认为的风水宝地,如孔子、百里奚、范暴、郑玄、陶潜、谢玄、w康等人的宅地被传诵千年。历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阳宅的论述。《墨子·辞过》云:“古之民未知为公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说明上古的民宅是傍山陵阜而建。《后汉书·仲长统传》记载仲长统对住宅的要求是“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场围筑前,果园树后。”背山临流,前有场圃,这正是风水术对阳宅的基本要求。人生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住宅家中度过的,住宅本身及环境的好坏与人的日常生活关系极大。风水讲究的气场和环境,其实就是我们天天生活在其中的阳光、空气、水和物质环境。
风水理论除了选择自然环境如枕山、环水、向阳以外,还要选择社会环境,要回避神前庙后香火之地,茅坑拉脚之地,屠宰场地,尼庵娟妓之地,祭坛古墓,桥梁牌坊之地。这些地方人员往来复杂,生活环境污秽,嗓音扰人,既不安宁,又不安全,居住在这些地方,心里不宁静,对后代影响也不好,住家自然不理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记载,齐景公建议晏子重新选地盖房,理由是“子之宅近市,漱隘嚣尘,不可以居。”这说明住宅环境对处理政务有影响。但是,如果我们“将中国风水活动仅仅看成阴阳宅地的选择是太狭窄了,还应包括国防、城防建设,水利建设,园林建设,国土规划,找矿,找水,资源开发,军事设伏等。凡是‘顺应天时,巧借地利,促进人和’的人类工程活动,都有风水活动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