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风水信仰研究
来源:
日期:2018-12-22 12:11:52
口韩是中国的近邻,处在儒文化辐射的范围之内,在历史上两国与中国的联系比较紧密,风水也随之传入,对两国的影响很深。有窿德忠主编的《冲绳的风水》,细致地考察了琉球人接受风水信仰的历史、琉球的龟甲墓形制、洗骨习俗以及墓地符问题等。
乐遥园,上海周边最实惠的墓地,太仓乐遥园,乐遥园公墓
渡边欣雄是口本学术界研究风水的领军人物,先后出版了《风水思想与东亚》、《东方社会之风水思想》等书。他强调要从“知识人类学”角度来反思风水的“民俗知识”,认为所谓的机械论就是指以“风水”的生气一祖先一子孙这样的单向影响力为判断之前提,生气与祖先和子孙的性格毫无相关,它存在于外在的自然当中,诱发一种仅能通过地理学测定才“能理解的机械式运动”。‘也就是说,生气的运动在于地文领域,墓地风水的判断对象是遗骨。基于这种风水判断的事例,在香港比比皆是。而所谓的人格论风水观,在台湾表现的非常明显,“风水”的好坏,取决于祖先在永久性的居所中对墓地环境和子孙的埋葬措施、祭祀活动是否满意,即最重要是祖先的“感情”。
口本人类学家獭川昌久尝试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作为“异文化”的中国风水习俗,以数年在香港新界收集到的三十种族谱为资料,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写出了《族谱:华南汉族的宗族·风水·移居》一书,此书代表了国外学界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在探讨风水与宗族的发展过程以及风水与继嗣等问题上,认为宗族对于墓地风水的积极参与、投资,与宗族的兴盛期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强调跟墓地风水相关的习惯行为,是一面透视宗族组织发展。变化的镜子,主张“对于风水、特别是对于墓地风水,应该综合性的理解,即把与此密不可分地联结在一起的民俗性继嗣模式,和以‘遗德’为中介的祖先一子孙间的人格性关系收入考察范围”。
韩国研究风水的代表性学者尹弘基,其代表作有《环境循环论一一中国早期的风水思想》、《风水地理透视》、《韩国堪舆研究一一风水与自然的关系》等,尹弘基教授对风水源于中国黄土高坡窑洞选址的见解,是值得注意的。他认为风水是从黄土高原连绵起伏的山区,由窑洞居住者为寻找理想的洞穴而发展起来的。中国风水是为寻找建筑物吉祥地点的一种景观评价系统。这种古老的中国系统不应该归类于科学的,或者是迷信的。因为它同时包含有这两个部分。中国风水所有的基本原则都指出确定黄土高原窑洞理想地点的因素。在分析风水原则和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认为山峦起伏,附近又有水的黄土高原很有可能是中国古老风水的发源地。